专利摘要:
一種旋轉調整機構,其包括第一基座與第一滑塊以及第一調節件,該第一基座包括第一滑行部,該第一滑行部上形成有第一滑行面,該第一滑塊上形成有第二滑行面並於該第二滑行面上形成有配合部,該第一滑行面與該第二滑行面相對並滑動配合,該第一基座之側面上還開設有調節孔,該調節孔部分穿透該第一滑行面以形成間隙孔,該第一調節件配合裝設於該調節孔中且部分露出於該間隙孔外,並藉由露出該間隙孔外之部分與該第二滑行面上之配合部相配合以驅動該第一滑塊相對該第一基座滑移。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採用該旋轉調整機構之夾持調整裝置。
公开号:TW201323146A
申请号:TW100146189
申请日:2011-12-14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Kai Huang;Chi-Chao Luo
申请人: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PC主号:B25B5-00
专利说明:
夾持調整裝置及其旋轉調整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調整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定位精度高之旋轉調整機構及採用該旋轉調整機構之夾持調整裝置。
工業上常採用旋轉調整機構對工件進行定位以便於組裝。常用之旋轉調整機構包括轉動件、樞軸以及夾持件。轉動件轉動地設置於樞軸上,夾持件裝設於轉動件之一端以夾持工件。藉由人工轉動轉動件以帶動工件旋轉,進而實現對工件之旋轉定位。然,該種旋轉調整機構係藉由轉軸來實現對工件之轉動及調整,其定位精度較低。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定位精度高之旋轉調整機構及採用該旋轉調整機構之夾持調整裝置。
一種旋轉調整機構,其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與第一滑塊以及第一調節件,該第一基座包括第一滑行部,該第一滑行部上形成有第一滑行面,該第一滑塊上形成有第二滑行面並於該第二滑行面上形成有配合部,該第一滑行面與該第二滑行面相對貼合並滑動配合,該第一基座之側面上還開設有調節孔,該調節孔部分穿透該第一滑行面以形成有間隙孔,該第一調節件配合裝設於該調節孔中且部分露出於該間隙孔外,並藉由露出該間隙孔外之部分與該第二滑行面上之配合部相配合以驅動該第一滑塊相對該第一基座滑移。
一種夾持調整裝置,其包括底座、線性調整機構、旋轉調整機構以及夾持機構,該線性調整機構裝設於該底座上,該旋轉調整機構能夠滑動地裝設於該線性調整機構上,該夾持機構能於該旋轉調整機構之驅動下旋轉以調整工件之位置,該旋轉調整機構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與第一滑塊以及第一調節件,該第一基座上形成有第一滑行面,該第一滑塊上形成有第二滑行面並於該第二滑行面上形成有配合部,該第一滑行面與該第二滑行面相對滑動配合,該第一基座之側面上還開設有調節孔,該調節孔部分穿透該第一滑行面以形成間隙孔,該第一調節件配合裝設於該調節孔中且部分露出於該間隙孔外,並藉由露出該間隙孔外之部分與該第二滑行面上之配合部相配合以驅動該第一滑塊相對該第一基座滑移。
由於該旋轉調整機構由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與第一滑塊以及第一調節件構成,藉由第一滑塊上之第二滑行面與第一基座上之第一滑行面之滑動配合,可以使得第一滑塊沿第一滑行面滑行,進而提高該旋轉調整機構之定位精度。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之夾持調整裝置作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夾持調整裝置100包括底座10、線性調整機構20、旋轉調整機構30以及夾持機構40。線性調整機構20裝設於底座10上,旋轉調整機構30能夠滑動地裝設於線性調整機構20上,夾持機構40能夠於旋轉調整機構30之作用下旋轉,並帶動工件220繞旋轉軸線A或旋轉軸線B旋轉以將工件220定位於電子裝置200上,其中旋轉軸線A與旋轉軸線B垂直相交且與工件220上相互垂直之中線共線。於本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200為微型投影儀,工件220為反射鏡。
底座10包括底板11以及固定於底板11一側之定位台13。
請一併參閱圖3,線性調整機構20包括第一導軌21、第一滑行件23、定位件25、第二導軌27、第二滑行件28以及調整件29。第一導軌21固定於底板11上並與定位台13相鄰設置。第一滑行件23滑動配合於第一導軌21上,定位件25穿設於第一滑行件23上並能夠抵緊於底板11上以將第一滑行件23定位。第二導軌27固定於第一滑行件23上,第二滑行件28滑動配合於第二導軌27上。調整件29一端抵持於第二導軌27上,另一端固定於第二滑行件28上,其能夠調整第二滑行件28相對第二導軌27之滑動位置。
旋轉調整機構30固定於第二滑行件28上,其包括依次並排設置之固定塊31、第一旋轉組件33以及第二旋轉組件35。固定塊31固定於第二滑行件28上。第一旋轉組件33裝設於固定塊31一側,第二旋轉組件35裝設於第一旋轉組件33遠離固定塊31之一側。
請參閱圖4及圖5,第一旋轉組件33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331與第一滑塊333、第一調節件335以及第一卡持件337。第一基座331包括本體3311以及凸設於本體3311上之第一滑行部3313。本體3311二側相對形成有固定面3315與第一配合面3316。固定面3315為平面,用於將第一基座331固定於固定塊31上。第一配合面3316為弧形凹面,該弧形凹面為以該旋轉軸線A為中軸線之圓柱面之部分表面。第一滑行部3313沿第一配合面3316大致中部位置處向外凸設,且其上形成有第一滑行面3317。第一滑行面3317為與第一配合面3316平行之弧形凹面。本實施例中,第一滑行面3317之輪廓線之二端與固定面3315之距離相等。第一基座331於其遠離第一滑行件23之側壁上沿與固定面3315平行之方向開設有調節孔3318。調節孔3318之中心線於第一滑行面3317上之投影為圓弧線段。調節孔3318處於第一基座331之中部處穿透第一滑行面3317以形成間隙孔3319。間隙孔3319為大致腰形孔,調節孔3318藉由間隙孔3319與外界相通。本實施方式中,調節孔3318為螺紋孔。
第一滑塊333包括基體3331以及從基體3331朝向第一基座331之表面二側相對向外凸設之第二滑行部3333。基體3331於二第二滑行部3333之間形成有第二滑行面3335並於第二滑行面3335上形成有配合部3337。第二滑行面3335為與第一滑行面3317相對應之弧形凸面。配合部3337為弧形條狀,其與第一基座331之調節孔3318相對應,且沿著第二滑行面3335延伸。於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3337為依次間隔排列之螺紋且其整體沿著第二滑行面3335延伸。第二滑行部3333包括與第一配合面3316相互配合之第二配合面3338且於第二滑行部3333之側壁上貫通開設有鎖止孔3339。第二配合面3338為與第二滑行面3335相互平行之弧形凸面。鎖止孔3339之中心線與調節孔3318之中心線垂直。
第一調節件335轉動配合於第一基座331之調節孔3318內,其包括調節部3351以及由調節部3351一端延伸形成之操作部3353。調節部3351配合穿設於調節孔3318內,並部分從間隙孔3319中露出,以與第一滑塊333之配合部3337相互配合。第一調節件335與配合部3337相配合能夠驅動第一滑塊333相對第一基座331沿著第一滑行面3317滑移。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調節件335為螺釘,調節部3351上形成有與第一滑塊333上之配合部3337相互配合之螺紋。
第一卡持件337配合穿設於第一滑塊333之鎖止孔3339中,且其一端從鎖止孔3339中凸伸出來用以抵持於第一基座331之第一滑行部3313側壁上,以將第一滑塊333定位於第一基座331上。
第二旋轉組件35與第一旋轉組件33相似,其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二基座351與第二滑塊353、第二調節件355以及第二卡持件357。第二調節件355能夠驅動第二滑塊353相對第二基座351滑動。第二旋轉組件35與第一旋轉組件33之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基座351與第一基座331之設置方向相垂直,相應地,第二滑塊353與第一滑塊333之設置方向也互相垂直。第二旋轉組件35實現夾持機構40繞旋轉軸線B之旋轉。
請再次參閱圖2及圖3,夾持機構40固定於第二滑塊353上,其包括固定板41、導向組件43、二夾持組件45以及抵推組件47。固定板41固定於第二滑塊353上。導向組件43固定於固定板41上,導向組件43包括導向桿433以及活動套設於導向桿433上之彈性件435。二夾持組件45相對設置並滑動地套設於導向組件43之導向桿433上。每個夾持組件45包括滑動套設於導向桿433上之滑塊451,固定於滑塊451上之夾持件453。夾持件453一端固定於滑塊451上,另一端形成有夾持部4533。抵推組件47轉動設置於固定板41上並可推抵該二夾持組件45使其相互遠離以釋放工件220。
抵推組件47包括固定於固定板41上之二轉動座471,轉動地裝設於二轉動座471上之抵持件473,以及固定於抵持件473一端之把手475。抵持件473中部位置形成有抵持部(圖未示)。抵持部抵持於二滑塊451之間。
請參與圖1至圖6,組裝夾持調整裝置100時,將定位台13固定於底板11上,將第一導軌21、第一滑行件23,第二導軌27、第二滑行件28、調整件29依次裝設。將固定塊31固定於第二滑行件28上,將第一基座331固定於固定塊31上,並將第一滑塊333與第一基座331滑動配合。將第一調節件335以及第一卡持件337裝設於第一旋轉組件33上。將第二旋轉組件35裝設於第一滑塊333上。將固定板41固定於旋轉調整機構30之第二滑塊353上,將導向組件43、二夾持組件45以及抵推組件47依次裝設。將抵推組件47轉動地設置於二夾持組件45之間,以上完成了夾持調整裝置100之組裝。
當夾持調整裝置100作業時,將電子裝置200放置於定位台13上,施力於把手475帶動抵持件473轉動,以使二夾持件453被撐開一定角度,此時彈性件435被壓縮並產生彈力將工件220卡緊於二夾持件453之間。利用線性調整機構20調整工件220沿第一導軌21方向之位置。旋轉第一調節件335,藉由配合部3337驅動第一滑塊333相對第一基座331沿第一滑行面3317滑移,進而帶動第一滑塊333及第二旋轉組件35繞旋轉軸線A旋轉。藉由旋轉第二調節件355可驅動第二滑塊353相對第二基座351滑移,進而帶動夾持機構40繞旋轉軸線B旋轉。最終使得工件220可於夾持調整裝置100之作用下作直線運動或繞旋轉軸線A、B旋轉。藉由以上步驟就將工件220準確定位於電子裝置200上。
由於旋轉調整機構30採用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331與第一滑塊333、第二基座351與第二滑塊353,可實現工件220繞二相互垂直之旋轉軸線A、B旋轉,因而提高夾持調整裝置100之定位精度。由於旋轉調整機構30之第一滑塊333及第一基座331滑動配合,第一調節件335配合穿設於該第一基座331上,因而使得該旋轉調整機構30結構緊湊,體積較小。另外,夾持調整裝置100採用線性調整機構20與旋轉調整機構30即可將工件220準確定位於電子裝置200上,簡化了工件220之組裝過程,不要要另行設置調整組件與工件220一併固定於電子裝置200上,因而降低了電子裝置200之成本。
可理解,改變第一旋轉組件33與第二旋轉組件35之結構,使得第一滑塊333相對第一基座331之滑移方向、第二滑塊353相對第二基座351之滑移方向成一定角度設置,即可使工件220繞不同之旋轉軸線旋轉。
可理解,改變第一旋轉組件33之第一配合面3316、第一滑行面3317、第二配合面3338與第二滑行面3335之輪廓線即可改變旋轉軸線A之位置;改變第二旋轉組件35之相應結構,可改變旋轉軸線B之位置,進而能夠改變調整工件220時之旋轉軸線。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夾持調整裝置
220...工件
200...電子裝置
10...底座
20...線性調整機構
30...旋轉調整機構
40...夾持機構
11...底板
13...定位台
21...第一導軌
23...第一滑行件
25...定位件
27...第二導軌
28...第二滑行件
29...調整件
31...固定塊
33...第一旋轉組件
35...第二旋轉組件
331...第一基座
3311...本體
3313...第一滑行部
3315...固定面
3316...第一配合面
3317...第一滑行面
3318...調節孔
3319...間隙孔
333...第一滑塊
3331...基體
3333...第二滑行部
3335...第二滑行面
3337...配合部
3338...第二配合面
3339...鎖止孔
335...第一調節件
3351...調節部
3353...操作部
337...第一卡持件
351...第二基座
353...第二滑塊
355...第二調節件
357...第二卡持件
41...固定板
43...導向組件
431...固定座
433...導向桿
435...彈性件
45...夾持組件
451...滑塊
453...夾持件
4533...夾持部
47...抵推組件
471...轉動座
473...抵持件
475...把手
圖1係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夾持調整裝置作業時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夾持調整裝置之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3係圖1所示夾持調整裝置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係圖1所示夾持調整裝置之旋轉調整機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係圖1所示夾持調整裝置之旋轉調整機構之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係圖1所示夾持調整裝置之旋轉調整機構之剖面示意圖。
30...旋轉調整機構
331...第一基座
333...第一滑塊
3337...配合部
335...第一調節件
3351...調節部
3353...操作部
351...第二基座
353...第二滑塊
355...第二調節件
357...第二卡持件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旋轉調整機構,其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與第一滑塊以及第一調節件,該第一基座包括第一滑行部,該第一滑行部上形成有第一滑行面,該第一滑塊上形成有第二滑行面並於該第二滑行面上形成有配合部,該第一滑行面與該第二滑行面相對並滑動配合,其改良在於:該第一基座之側面上還開設有調節孔,該調節孔部分穿透該第一滑行面以於第一滑行面上形成有間隙孔,該第一調節件配合裝設於該調節孔中且部分露出於該間隙孔外,並藉由露出該間隙孔外之部分與該第二滑行面上之配合部相配合以驅動該第一滑塊相對該第一基座滑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第一旋轉組件還包括第一卡持件,該第一滑塊上開設有鎖止孔,該第一卡持件活動配合於該鎖止孔內,且其一端能夠抵持於該第一基座上以將該第一滑塊定位於該第一基座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第一基座包括本體以及凸設於本體上之第一滑行部,該第一卡持件抵緊於該第一滑行部上並能夠將該第一滑塊定位於該第一基座上;該第一滑塊包括基體以及從該基體朝向第一基座之表面二側相對向外凸設之第二滑行部,該第二滑行面形成於該基體上且處於二第二滑行部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本體包括第一配合面,該第一滑行部沿第一配合面中部向外凸設,第二滑行部包括第二配合面並藉由第二配合面與該第一配合面滑動配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第一滑行面及該第一配合面為相互平行之弧形凹面,該第二滑行面與該第二配合面為相互平行之弧形凸面,該第一滑行面與該第二滑行面相互平行貼合設置,該第一配合面與該第二配合面相互平行貼合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調節孔開設於該第一基座之側壁上,該調節孔之中心線於該第一滑行面上之投影為圓弧線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配合部為依次間隔排列之螺紋,且其整體沿著第二滑行面延伸,該調節件為與該螺紋配合之螺釘。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轉調整機構,其中該旋轉調整機構還包括裝設於第一旋轉組件一側之第二旋轉組件,該第二旋轉組件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二基座與第二滑塊、第二調節件以及第二卡持件,該第二基座與該第一基座之垂直設置,該第二滑塊設置於第二基座遠離該第一滑塊之一側且與該第一滑塊之設置方向互相垂直,該第二調節件穿設於該第二基座上且能夠實現該第二滑塊相對該第二基座之滑移,其滑移方向與該第一滑塊相對該第一基座滑移之方向垂直,該第二卡持件穿設於該第二基座上,且能夠將該第二滑塊定位於該第二基座上。
[9] 一種夾持調整裝置,其包括底座、線性調整機構、旋轉調整機構以及夾持機構,該線性調整機構裝設於該底座上,該旋轉調整機構能夠滑動地裝設於該線性調整機構上,該夾持機構能於該旋轉調整機構之驅動下旋轉以調整工件之位置,該旋轉調整機構包括相互滑動配合之第一基座與第一滑塊以及第一調節件,該第一基座上形成有第一滑行面,該第一滑塊上形成有第二滑行面並於該第二滑行面上形成有配合部,該第一滑行面與該第二滑行面相對滑動配合,其改良在於:該第一基座之側面上還開設有調節孔,該調節孔部分穿透該第一滑行面以形成間隙孔,該第一調節件配合裝設於該調節孔中且部分露出於該間隙孔外,並藉由露出該間隙孔外之部分與該第二滑行面上之配合部相配合以驅動該第一滑塊相對該第一基座滑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夾持調整裝置,其中該夾持機構包括導向組件、二夾持組件以及抵推組件,該導向組件固定於該旋轉調節機構上,該二夾持組件相對設置並滑動地套設於該導向組件上,該抵推組件轉動設置於該二夾持組件之間並能夠推抵該二夾持組件相互遠離以釋放工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173272B2|2019-01-08|Router
US9676079B2|2017-06-13|Clamp
TWI445592B|2014-07-21|夾持調整裝置及其旋轉調整機構
US10688568B2|2020-06-23|Key cutting machine and a fixture for key cutting machine
JP2017132008A|2017-08-03|アリ溝式ワーク挟持装置及びアリ溝式ワーク挟持方法
US8460068B2|2013-06-11|Disc sander
JP5965085B1|2016-08-03|アリ溝式ワーク把持装置、及びアリ溝式ワーク把持装置付きアリ溝摺動ステージ
US9021904B2|2015-05-05|Axial adjustment device
TWM622300U|2022-01-11|中心虎鉗
CN214056834U|2021-08-27|基板玻璃分离装置以及基板玻璃分离机
TWM586191U|2019-11-11|虎鉗結構
TWI433752B|2014-04-11|對位平台
CN103307553A|2013-09-18|一种手轮精确调节一维位置的装置
JP2020516461A|2020-06-11|直交座標系位置決め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レーザ加工ヘッド
JP6341687B2|2018-06-13|ばね研削装置
TWI573658B|2017-03-11|刹車機構及採用該刹車機構之加工裝置
TW201440961A|2014-11-01|虎鉗調壓裝置
TWM469986U|2014-01-11|虎鉗調壓裝置
TWM548043U|2017-09-01|龍門型滑台
WO2016136103A1|2016-09-01|測長装置
JP2018140473A|2018-09-13|止め輪ホルダー
TWM453042U|2013-05-11|具鎖固機制的調整平台裝置
TWI472415B|2015-02-11|夾持裝置
TWM562742U|2018-07-01|氣動工具轉軸之卡掣機構
TW201501858A|2015-01-16|對位平台之傳動裝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145870A1|2013-06-13|
TWI445592B|2014-07-21|
CN103158081B|2015-01-28|
CN103158081A|2013-06-19|
US8910534B2|2014-12-1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2957362A|1957-10-18|1960-10-25|Advance Prod Corp|Die sinking table|
US3638933A|1970-08-10|1972-02-01|Yosemite Lab|Precision x-y positioning table|
CH560581A5|1973-01-31|1975-04-15|Pecaut Alfred|Orientable vice esp. for machine tools - is mounted on three members each rotatable about an axis norma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of its neighbour|
US4577845A|1983-01-18|1986-03-25|Citizen Watch Co., Ltd.|Hydrostatic pressure XY table|
US4789146A|1987-04-29|1988-12-06|Andrew Kuei|Angle vise|
CN2032527U|1988-03-07|1989-02-15|倪远|可倾转式金属加工通用夹持工具|
US4953839A|1989-09-28|1990-09-04|Chern Sen Kuen|Vise|
FI91834C|1991-11-29|1994-08-25|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Laite reikien poraamiseksi paperikoneen sylinterin vaippaan|
US5848863A|1997-06-09|1998-12-15|Liao; Bi Hu|Working machine having different working angle|
EP1386109B1|2001-04-20|2006-10-11|Sachtl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Heavy-duty stabilized camera head with camera position sensing|
CN2536348Y|2002-03-21|2003-02-19|深圳商巨自动化有限公司|整体式二维运动工作平台|
US6569071B1|2002-06-17|2003-05-27|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Reconfigurable multi-spindle apparatus|
US6948879B2|2002-08-21|2005-09-27|Masters Of Branding, Inc.|Slide lock system for dovetail and other tracks|
US7452342B2|2004-03-08|2008-11-18|Bonutti Research Inc.|Range of motion device|
US6957809B1|2004-04-29|2005-10-25|Vise Jaws Inc.|Dovetail vise jaw plate assembly|
GB0410999D0|2004-05-18|2004-06-23|Rolls Royce Plc|Method and aparatus for electrode dressing|
US7338532B2|2004-05-27|2008-03-04|Engineered Silicone Products L.L.C.|Alignment assembly for a prosthesis|
US7811024B2|2005-01-28|2010-10-12|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Dovetail alignment and locking system|
US7281607B1|2005-03-10|2007-10-16|King Tool &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Elevating device|
US8066656B2|2005-10-28|2011-11-29|Bonutti Research, Inc.|Range of motion device|
EP2049301A2|2006-07-27|2009-04-22|Syron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LLC.|One-touch adapter with code pins for use in automated handling equipment|
CN102001060A|2009-09-02|2011-04-06|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一种可调倾角的台钳|
TW201142564A|2010-05-26|2011-12-01|Hon Hai Prec Ind Co Ltd|Torque-adjusting machine for hinge|
US8240075B1|2011-01-13|2012-08-14|Mullin James K|Adjustable bases for sighting devices|
CN201960314U|2011-03-17|2011-09-07|长春工程学院|车身焊接夹具柔性三维可调支座|US20140005801A1|2012-06-27|2014-01-02|Ossur Hf|Alignment adapter for prosthetic sport feet|
CN105598869A|2014-10-31|2016-05-25|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定位装置|
法律状态:
2016-04-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1110411568.9A|CN103158081B|2011-12-12|2011-12-12|夹持调整装置及其旋转调整机构|
[返回顶部]